X400 SSD 的发布使 SanDisk 成为目前在单面 M.1 卡中提供 2TB 存储的唯一公司之一。 虽然 X400 也有 2.5 英寸 7 毫米高的外形尺寸(这是我们评测的重点),但 M.2 配置是该系列 SSD 的主要卖点。 安装 1TB M.2 X400 卡将使用户能够在存储方面充分利用其超薄笔记本电脑,而不会牺牲性能或电池寿命。 X400 使用 SanDisk 的 nCache 2.0 技术,该技术利用多层架构并在持续顺序写入等繁重操作期间提供改进的性能。 SanDisk 的第二代 TLC 闪存节点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可靠性和能源效率,因此 X2 使用最少的功率,使其成为移动环境中使用的理想选择。
X400 SSD 的发布使 SanDisk 成为目前在单面 M.1 卡中提供 2TB 存储的唯一公司之一。 虽然 X400 也有 2.5 英寸 7 毫米高的外形尺寸(这是我们评测的重点),但 M.2 配置是该系列 SSD 的主要卖点。 安装 1TB M.2 X400 卡将使用户能够在存储方面充分利用其超薄笔记本电脑,而不会牺牲性能或电池寿命。 X400 使用 SanDisk 的 nCache 2.0 技术,该技术利用多层架构并在持续顺序写入等繁重操作期间提供改进的性能。 SanDisk 的第二代 TLC 闪存节点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可靠性和能源效率,因此 X2 使用最少的功率,使其成为移动环境中使用的理想选择。
在安全性方面,X400 支持 TCG Opal 2.0,如果需要增强安全性,X400 可以与第三方安全 ISV(独立软件供应商)兼容。 X3 还具有 SED(自加密驱动器)功能,使用户能够访问基于硬件的 400 位 AES 加密。 DataGuard Client 和 LDPC 纠错等附加功能可提高驱动器耐用性,将其使用寿命推至报告的 256TBW(写入的 TB)。 SanDisk 为 X320 构建了一个专门的硬件核心,可以即时执行纠错,避免用户在出现轻微写入错误时体验明显的延迟下降。
SanDisk X400 SSD 的容量有 128GB、256GB、512GB 和 1TB。 2.5 英寸外形规格的价格分别约为 50.49 美元、78.99 美元、122.50 美元和 249.99 美元。 M.2 型号的价格略有上涨,分别为 59.99 美元、94.99 美元、142.99 美元和 259.99 美元。 每个型号都提供 5 年保修。
规格
- 可用容量/报告性能
- 128GB
- 顺序读/写:高达 540/340MB/s
- 随机读/写:高达 93.5/60k IOPS
- 256GB
- 顺序读/写:高达 540/5200MB/s
- 随机读/写:高达 93.5/75k IOPS
- 512GB
- 顺序读/写:高达 540/5200MB/s
- 随机读/写:高达 93.5/75k IOPS
- 1TB
- 顺序读/写:高达 545/520MB/s
- 随机读/写:高达 95k IOPS
- 128GB
- 构成因素: 2.5″ 7mm 外壳, M.2 2280
- 尺寸
- 2.5″ 7mm 外壳:7mm x 69.85mm x 100.5mm
- M.2 2280:1.5 毫米(最大)x 22 毫米 x 80 毫米
- 接口:SATA 6Gb/s
- 耐力
- 128GB:72 TBW
- 256GB:80TBW
- 512GB:160TBW
- 1TB:320TBW
- 重量
- 2.5英寸7毫米:51±3g(128GB)、55±3g(256GB和512GB)、58±3g(1TB)
- M.2 2280:7±1克
- 工作温度:0ºC 至 70ºC(32ºF 至 158ºF)
- 储存温度:-55ºC 至 85ºC(-67ºF 至 185ºF)
- 电源电压
- 2.5英寸7毫米:5V±5%
- M.2 2280:3.3V±5%
- 睡眠:45mW-52mW
- DEVSLP:4.85-8.50mW
- 平均有功功率:70mW
- 工作振动:5 gRMS,10-2000Hz,3 轴
- 非工作振动:4.9gRMS,7-800Hz,3 轴
- 工作/非工作冲击:1,500 @0.5ms 半正弦
- 认证:FCC、UL、TUV、KC、BSMI、VCCI
- 保修期:5年
设计与建造
X400 采用简约设计,黑色外壳和红色品牌标识。 表面在 SATA 连接器下方有一些以白色文本书写的产品信息。 X400 的背面只有一个带有产品信息(例如序列号)的白色标签。 凭借其外壳,X400 可以作为 2.5 英寸驱动器的直接替代品。
将卡从外壳中取出,电路板由 SanDisk 的 TLC 闪存节点和控制器组成。
卡片背面完全空白,因为 X400 对 2.5 英寸及其 M.2 外形尺寸采用单面设计
消费者综合基准
所有消费类 SSD 基准测试均通过 StorageReview 进行 HP Z620工作站. 我们将 SanDisk X400 SSD 与以下驱动器进行了比较:
- 三星 850 EVO 2TB (SATA、6Gb/s、三星 MHX 控制器)
- 三星 850 EVO 1TB (SATA,6Gb/s,三星 MEX 控制器)
- 三星750 EVO 250GB (SATA, 6Gb/秒)
- 关键 BX100 1TB (SATA,6Gb/s,Silicon Motion SM2246EN 控制器)
- 关键 BX200 480TB (SATA,6Gb/s,Silicon Motion SM2256 控制器)
- 关键 BX200 960TB (SATA,6Gb/s,Silicon Motion SM2256 控制器)
- OCZ Trion 150 960GB (SATA,6GB/秒,东芝控制器)
- OCZ Trion 150 480GB (SATA,6GB/秒,东芝控制器)
所有 IOMeter 数字都表示为 MB/s 速度的二进制数字。
在我们测量 2MB 顺序性能的第一个测试中,SanDisk X400 在读取和写入方面均表现出色(分别为 472MB/s 和 428MB/s),尽管它在这两个类别中都不是顶级驱动器。 大多数驱动器在此基准测试中表现出相似的性能。
在 2MB 随机传输中,SanDisk X400 的速度有所降低,尤其是在读取传输 (348MB/s) 时。 尽管 SanDisk X400 的写入性能 (351MB/s) 超过了大约一半的其他驱动器,但它比领先该基准测试的驱动器(如 Samsung EVO 2TB,其速度为 467MB/s)慢得多。
我们使用 IOMeter 进行的随机 4K 基准测试在吞吐量方面对驱动器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在本次测试中,SanDisk X400整体表现不错,读取性能排名第三(9,474 IOPS或37MB/s),写入性能排名第四(9,475 IOPS或106MB/s)。 三星 850 EVO 2TB 和 750 EVO 250GB 驱动器总体表现最佳。
结果在 MB/s 方面相似:X400 仅落后于三星驱动器(写入速度为 105.54MB/s,读取速度为 37.01MB/s),但优于其他产品。
SanDisk X400 在平均写入延迟方面也表现出色,落后于三星 EVO SSD,但超过所有其他驱动器(0.0367 毫秒)。 X400 在最大写入延迟方面稍有落后,为 37.8 毫秒。 相比之下,三星 850 EVO 1TB 的最大写入延迟为 1.91 毫秒。 Crucial BX200 驱动器是最慢的,延迟超过 180 毫秒。
在我们的下一个 4K 测试中,我们转向具有 100% 写入活动的工作负载,从 1QD 扩展到 64QD。 在对齐写入设置中,与其他驱动器相比,SanDisk X400 的性能略低于平均水平,仅优于 Crucial BX200 驱动器。 三星 850 EVO 2TB 表现最佳。
SanDisk X400 在我们的对齐读取基准测试中有所改进,在测试中成为仅次于三星 750 EVO 250GB 和 850 EVO 2TB 的第三快驱动器。
我们最终的消费者综合基准比较了一系列队列深度为 1 到 128 的混合服务器工作负载中的驱动器。每个服务器配置文件都强烈偏向于读取活动,从 67% 读取数据库配置文件到 100% 读取数据库配置文件Web 服务器配置文件。
数据库配置文件具有 67% 的读取和 33% 的写入工作负载,主要用于大小为 8K 左右的传输。 SanDisk X400 的性能在这种工作负载下表现不佳。 它表现出与 Crucial BX200 480GB 相似的性能,并且在测试结束时优于 OCZ Trion 150 驱动器。 三星 850 EVO 的性能比 SanDisk X400 高出近 20,000 IOPS。
我们的下一个基准测试是 Web 服务器配置文件,它是只读的,传输大小从 512 字节到 512KB 不等。 SanDisk X400 是网络服务测试中最慢的驱动器,尽管 Crucial BX200 驱动器在测试的各个阶段具有相似的数字。
文件服务器配置文件有 80% 的读取和 20% 的写入工作负载分布在从 512 字节到 64KB 的多种传输大小上。 尽管 SanDisk X400 在大部分测试中的表现都低于平均水平,但最终它是仅次于三星 850 EVO 2TB 和 Crucial BX100 1TB 的第三快硬盘。
最后一个配置文件查看工作站活动,其中 20% 的写入和 80% 的读取混合使用 8K 传输。 SanDisk X400 展示的数字与其在大多数其他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一致。 总体而言,它处于平均范围内,但在测试开始时,它是速度更快的驱动器之一。
消费者真实世界基准
虽然综合基准测试的结果对于确定驱动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很重要,但这些测试中的性能并不总是直接转化为现实世界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 SanDisk X400 在现场的表现如何,我们将对照可比较的驱动器绘制 StorageMark 2010 HTPC、生产力和游戏轨迹图。 具有较低延迟时间的较高 IOPS 和 MB/s 速率是首选。
第一条轨迹基于用作家庭影院 PC (HTPC)。 测试包括在 Media Player Classic 中播放一部 720P HD 电影,在 VLC 中播放一部 480P SD 电影,通过 iTunes 同时下载三部电影,以及通过 Windows Media Center 在 1080 分钟内录制一个 15i HDTV 流。
SanDisk X400 相对较好地处理了我们的 HTPC 配置文件,发布了 327MB/s(7,060 IOPS,1.05ms)并在中间排名。 三星 850 EVO 驱动器和 Crucial BX200 480GB 超过了 SanDisk X400,后者比 Crucial BX100 1TB、OCZ Trion 150 驱动器和三星 750 EVO 250GB 更快。
下一个跟踪模拟办公室工作站或生产力场景中的磁盘活动。 此测试包括在办公生产力环境中运行 32 小时,运行 Outlook 2007 的 8 位 Windows Vista 连接到 Exchange 服务器,使用 Chrome 和 IE2007 浏览网页,在 Office XNUMX 中编辑文件,在 Adobe Reader 中查看 PDF,一个小时的本地音乐播放,以及通过 Pandora 播放两小时的流媒体音乐。
SanDisk X400 在我们的生产力跟踪中落后,仅为 186MB/s(6,380 IOPS,1.22ms),仅优于 Crucial BX200 480GB。
最终的消费者现实生活基准模拟游戏期间的磁盘活动。 该模拟对驱动器的读取性能进行了考验,写入操作占 6%,读取操作占 94%。 测试由预配置了 Steam 的 Windows 7 Ultimate 64 位系统组成,其中已经下载并安装了 Grand Theft Auto 4、Left 4 Dead 2 和 Mass Effect 2。 跟踪记录了每个游戏从一开始加载的大量读取活动,以及游戏进程中的纹理。
SanDisk X400 在我们的游戏配置文件中表现相对较差(408MB/s 和 7,740 IOPS),低于除 OCZ Trion 150 以外的所有其他产品。就平均延迟而言,它大致处于平均水平(0.97 毫秒)。
结语
SanDisk 的新型超薄 SSD 已成为其顶级产品,尤其适用于轻薄型笔记本电脑。 X400 提供单面 M.2 外形规格(1.55 毫米)或标准 2.5 英寸 7 毫米高外形规格,两者均提供高达 1TB 的存储空间。 SanDisk 使用其第二代 TLC 闪存节点构建 X400,该节点旨在快速可靠,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即,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寿命)。 这款 SSD 的另一个显着特点是它使用了 SanDisk 的 nCache 2 技术,该技术在性能爆发和高持续顺序写入时发挥作用,使 X2.0 能够与主流用例保持同步。
除了 DataGuard Client 和 LDPC 纠错等基本 SSD 功能外,X400 还配备专用硬件内核,可自动纠正写入错误,而不会消耗太多电量。 X400 包括标准的基于硬件的 256 位 AES 加密功能以及 TCG Opal 2.0,使其具有第 3 方软件兼容性。
X400 在我们的综合和真实基准测试中表现相当出色。 在我们的大多数测试中,它往往大致处于平均水平,尽管它在 4K 随机传输和对齐读取方面表现出色。 该驱动器在随机传输中的写入吞吐量为 27,019 IOPS,读取吞吐量为 9,474 IOPS,在我们的对齐读取中排名第三。 我们的 StorageMark 2010 基准测试的性能略有下降,尤其是生产力和游戏跟踪。 尽管 X850 被某些性能固态硬盘(例如三星 EVO 400)超越,但在我们的 HTPC 基准测试中,XXNUMX 与其他驱动器相比仍保持着自己的优势。
最后,X400 旨在为 OEM 和系统集成商提供一个选项,该选项可提供闪存的所有优势,同时仍提供系统设计灵活性,这尤其要归功于超薄的 M.2 外形。 TLC NAND 架构使 SanDisk 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为 X400 定价,进一步增强了那些寻找 HDD 替代品或替代品的人的价值主张。
优点
- 仅有的提供 M.1 外形尺寸的 2TB 驱动器之一
- 高效节能
- 320TBW续航力
缺点
- 较弱的混合工作负载性能
底线
SanDisk X400 为 1TB 驱动器提供了不错的性能价格比,并采用超薄 1TB M.2 外形,在不牺牲关键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功能的情况下扩大了其部署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