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費者 使用液態氮進行極限超頻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

使用液態氮進行極限超頻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

by 喬丹拉努斯

本著在實驗室嘗試新事物的精神 我們對 AMD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 HEDT 和工作站 CPU 的評論,我們認為停止在水冷超頻對於 StorageReview 實驗室來說還不夠極端,因此我們邀請了一些朋友並決定進行冷處理,-195c 的冷處理。 我們想看看一次良好的超頻和幾滴液態氮可以幫助將這些晶片推向邊緣,而不會一路損壞它們。

本著在實驗室嘗試新事物的精神 我們對 AMD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 HEDT 和工作站 CPU 的評論,我們認為停止在水冷超頻對於 StorageReview 實驗室來說還不夠極端,因此我們邀請了一些朋友並決定進行冷處理,-195c 的冷處理。 我們想看看一次良好的超頻和幾滴液態氮可以幫助將這些晶片推向邊緣,而不會一路損壞它們。

超頻與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

長期以來,超頻一直是電腦愛好者的追求,他們希望將他們的硬體推向標準規格之外。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HEDT 和工作站)擁有從24 到64 個核心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範圍,Pro 型號上有96 個核心,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功效,為此類努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這些 CPU 在我們的庫存測試中表現出強大的性能和溫度,是超頻的理想選擇,特別是在使用先進的冷卻方法時。

液態氮超頻

液態氮 (LN2) 超頻處於冷卻技術的最極端。 LN2 具有 −195.8 °C(−320 °F,77 K)的極低溫度,使 CPU 能夠達到正常環境冷卻方法下無法達到的時脈速度和電壓。 這種技術在那些想要創造新的性能記錄的人中特別受歡迎。

使用 LN2 超頻需要嚴格的安全措施。 液態氮的溫度極低(-196°C),需要尊重和小心處理,包括使用防護裝備並確保適當通風以避免窒息或燒傷。

為超頻冒險做好準備

超過 250 公升液態氮已運送到實驗室,是時候開始工作了。由 BenchMarc、OneWolf 和 TechTested 等超頻玩家組成的精銳團隊加入了我們,匯集了近 5 年來極限超頻方面的知識和實踐經驗,以及舉辦如此成功的活動所需的無數工具。

Elmor Labs Volcano X LN2 Pot 是專為 LN2 超頻而設計的專用工具。 其銅坯結構以及鑽孔和開槽功能有助於高效的熱傳遞和溫度控制,這對於在極端超頻期間限制 LN2 澆注以保持穩定性至關重要。

Volcano Extreme 顯然是該項目皇冠上的明珠,但板式加熱器、額外電源、毛巾、噴燈、熱電偶和螺絲等小東西都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ASUS Pro WS TRX50-SAGE WIFI,電源骨幹

ASUS Pro WS TRX50-SAGE WIFI AMD TR5 主機板採用堅固的 36 功率級設計。 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超頻時,尤其是使用液態氮超頻時,CPU 需要大量的電力。 標準主機板在這種壓力下會彎曲。 36 個功率級確保電力平穩、一致地輸送,防止在零度以下的溫度下可能造成災難的波動。

這些功率級由兩個 8 針電源連接器供電,就像為 CPU 提供相當於 3 個汽車電池的電流。 這種設計對於高超頻期間的穩定性至關重要,確保 Threadripper CPU 中多達 96 個核心中的每一個都能獲得足夠的電力,而不會出現絲毫不穩定或電力不足的跡象。

此主機板的三個 PCIe 5.0 x16 插槽、10 Gb 和 2.5 Gb LAN 連接埠以及三個 M.2 插槽提供超快連接,確保沒有瓶頸阻礙 Threadripper 的效能。 伺服器級 IPMI 遠端管理對於即時監控和調整來說是一個福音,這項功能與超頻本身一樣重要。

超頻過程

使用 LN2 超頻是一種微妙的平衡。 它涉及使用 LN2 逐漸降低 CPU 的溫度,同時監控效能和系統穩定性。 隨著溫度下降,用戶可以謹慎地提高 CPU 的時脈速度,並始終注意系統指標以防止損壞。

LN2 超頻期間需要考慮的一個關鍵方面是“冷錯誤”,這是一種 CPU 變得不穩定或完全鎖定並且無法在極低溫下運行的現象。 每個 CPU 型號,甚至同一批次中的不同 CPU 都可能有不同的冷錯誤閾值,超過該閾值將無法正常運作。

這對於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尤其重要,因為在我們的測試中,使用液態氮將鍋子溫度推至 -100c 以下可能會觸發此錯誤。 我們必須仔細監控溫度,以避免達到這個臨界點,確保它們最大限度地提高效能,而不會進入冷蟲領域。

為了降低可能導致主機板短路的結冰和冷凝風險,我們採用了風扇、毛巾和加熱器的組合。 這些元件共同作用,維持主機板周圍的環境,防止冷凝水積聚。 這種保護措施至關重要,因為液態氮帶來的極冷會迅速導致水分積聚,危及整個裝置。

LN2 基準測試成功

穩定性測試和基準測試對於量化效能改進和確保系統穩定性至關重要。 我們使用 Benchmate 中的標準套件來測試我們的成功。

我們知道您急於看到結果,所以這是來自實驗室的原始數據表,其中 馬克·波蒂斯(福克斯) 我負責 LN2 長椅。

基準 7960x 超頻GHz 7970x 超頻GHz 7995wx 超頻GHz
核心/線程 24/48 32/64 96/192
台面 4.2GHz 4.0GHz 2.5GHz
促進 5.3GHz 5.3GHz 5.1GHz
7zip 413,263 6.20 494,367 5.70 620,109 5.60
CINEBENCH
R11.5 121.91 6.10 未經測試 124.84 5.60
R15 10,802 6.10 13,267 5.80 26,127 5.60
R20 25,634 6.10 31,513 5.80 68,208 5.50
R23 多用途 65,803 6.10
未經測試
183,391 5.50
R24 未經測試 8,641 5.50
GeekBench
3單 190,812 6.10
未經測試
未經測試
3 多 9,736 6.10
4單 9,710 6.10
4 多 119,702 6.10
5單 2,403 6.10
5 多 41,913 6.10
GPUPi 3.2 100M 0.85 6.10 未經測試 0.35 5.70
GPUPi 3.2 1B 13.82 6.10 11.57 5.80 4.46 5.70
GPUPi 3.3 100M 0.83 6.10
未經測試
未經測試
GPUPi 3.3 1B 13.99 6.10
x265 1080p 385.70 6.10
未經測試
未經測試
x265 4k 90.73 6.10
超皮1M 5.44 6.10 未經測試 未經測試
快餐 12.75 6.10
未經測試
未經測試
wPrime 32m 1.72 6.10 12.39 5.50
wPrime 1024m 14.60 6.10 2.29 5.50
y 型破碎機 1B 7.70 6.10 6.99
未經測試
y 型破碎機 25b 未經測試 263.66 4.80

破紀錄的努力

Threadripper 7000系列以其高核心數而聞名,在我們的LN2超頻中取得了一些非凡的成就。 這些處理器打破了先前的記錄,展示了 AMD 架構與極端冷卻解決方案相結合時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潛力。

效能資料表中的差距歸因於我們在測試階段遇到的幾個限制。 首先,即將到來的禁運日期時間緊迫,大大限制了對每個 CPU 進行全面測試的時間窗口。 這種時間限制通常會導致資料收集範圍縮小。

其次,每個 CPU 型號只有一個樣本,需要採取謹慎的方法。 我們必須仔細管理電壓等級和暴露於液態氮中的持續時間,以避免危及這些寶貴樣本的完整性。 過於激進的測試可能會導致不可逆轉的損害,因此採取了保守的策略。

最後,主機板上的結冰或凝結問題構成了巨大的風險。 長時間暴露在極冷的液態氮中會增加水分積聚的可能性,從而導致主機板短路或其他形式的損壞。 這種現象需要更短的測試週期和更長的測試間隔,以使硬體適應並降低潮濕風險。

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們測試過程的局限性,導致最終呈現的性能數據存在一些差距。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所進行的測試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儘管承認範圍受到這些實際考慮的限制。

釋放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的全部潛力

我們極限超頻實驗的核心在於我們透過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所獲得的結果。 使用液態氮 (LN2) 將這些晶片推向極限,我們觀察到一些顯著的性能跳躍,突顯了該硬體與極端冷卻技術相結合時的真正潛力。

  • Cinebench R23:Cinebench R80 中的 96 核心 Threadripper 模型實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23% 性能提升,其中最顯著的成就之一是與基本得分相比,性能有了驚人的提高。
  • Cinebench R24:在本次測試中,我們的效能比庫存運作提高了 50%。
  • y-cruncher:基準測試中的計算速度加快了 30%,這是對整個系統(而不僅僅是 CPU)的嚴格測試,重點是處理 Pi 計算,我們設法將流程加快了大約 30%。

這些性能改進不僅僅是圖表上的數字。 它們代表了透過高端硬體和極端冷卻技術的正確組合可實現的重大進步。

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結果不僅僅是透過在 CPU 上澆注 LN2 來實現的,而是透過仔細校準的溫度控制、電壓調整和即時監控過程來實現的。 這個過程確保我們達到了這些 CPU 的效能邊緣,而不會將它們推入永久損壞的危險區域(讀作:雞跑)。

結論

透過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結束這場慘敗,我們再次證明,在基準測試方面,我們處於領先地位。 用液態氮推動這些野獸,我們不僅突破了極限,還把它們吹到了平流層(幸運的是,VRM 仍然固定在板上)。

這不僅僅是原始力量的問題; 關鍵是要透過數十年的經驗和一點天才才能提供的技巧來駕馭這種力量。 結果? 至少可以說,令人驚嘆。 當然,我們必須克服一些後勤問題以及始終存在的將珍貴的 CPU 變成昂貴的鎮紙的威脅。 但是,最終,我們展示了當頂級硬體遇到極端的情況時可能會發生什麼,說實話,有點瘋狂的冷卻方法。 這不僅僅是超頻; 這是一門藝術,我們為這次測試召集的工作人員都是這門手藝的大師。

參與 StorageReview

電子報 | YouTube | 播客 iTunes/Spotify | Instagram | Twitter | 的TikTok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