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正在通過今天發布的英特爾固態盤 3p 系列擴展其 760D NAND 固態盤和 NVMe 足跡。 這款 M.2 SSD 利用 NVMe 接口以及人們期望從中獲得的好處:主要是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 M.2 外形也使其成為超薄筆記本電腦等移動平台的理想選擇。
英特爾正在通過今天發布的英特爾固態盤 3p 系列擴展其 760D NAND 固態盤和 NVMe 足跡。 這款 M.2 SSD 利用 NVMe 接口以及人們期望從中獲得的好處:主要是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 M.2 外形也使其成為超薄筆記本電腦等移動平台的理想選擇。
新的 SSD 系列的容量從 128GB 到 2TB 不等。 英特爾表示,其浮柵 NAND 技術使其能夠以更高的製造效率達到更高的容量。 因此,對於感興趣的買家來說,英特爾 SSD 760p 在其 M.2 佔用空間中有相當多的存儲空間,以及 3.23GB/s 的連續讀取速度和高達 340K IOPS 的隨機讀取速度。
該系列提供 5 年保修,但也許最吸引人的方面是價格。 目前可用的容量為 128GB、256GB 和 512GB,建議零售價分別僅為 74 美元、109 美元和 199 美元。
英特爾 SSD 760p 規格
外形尺寸 | M.2 2280 |
容量 | 128GB、256GB、 512GB,2048GB |
介面 | PCIe NVMe 第 3 代 x 4 |
NAND閃存 | 64層,TLC,Intel 3D |
性能 | |
順序讀取 | 3,230MB /秒 |
順序寫入 | 1,625MB /秒 |
隨機讀取 | 340K IOPS |
隨機寫入 | 275K IOPS |
耐力 | |
TBW | 每 72GB 128 個 |
ARF | 0.55% |
平均無故障時間 | 1.6萬小時 |
商品保修條款 | 5的一年 |
電力 | |
上架中 | 50mW |
空閒 | 25mW |
設計和建造
Intel SSD 760p 是一款 M.2“口香糖棒”SSD。 一側有 NAND 包和控制器,上面貼有重要信息,如名稱、型號和容量。
反面是一塊空白的 PCB; 但是,2TB 型號的這一側也會有 NAND 包。
性能
試驗台
這些測試中利用的測試平台是 戴爾 PowerEdge R740xd 服務器。 我們通過該服務器內的戴爾 H730P RAID 卡測量 SAS 和 SATA 性能,儘管我們將卡設置為 HBA 模式只是為了禁用 RAID 卡緩存的影響。 NVMe 通過 M.2 轉 PCIe 適配卡進行本地測試。 使用的方法更好地反映了最終用戶的工作流程,以及虛擬化服務器產品中的一致性、可擴展性和靈活性測試。 重點放在驅動器整個負載範圍內的驅動器延遲上,而不僅僅是最小的 QD1(隊列深度 1)級別。 我們這樣做是因為許多常見的消費者基準測試沒有充分捕獲最終用戶的工作負載配置文件。
SQL Server 性能
我們使用輕量級虛擬化 SQL Server 實例來適當地表示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將在本地工作站上使用的內容。 該測試類似於我們在存儲陣列和企業驅動器上運行的測試,只是按比例縮小以更好地近似於最終用戶採用的行為。 工作負載採用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的基準 C (TPC-C) 的當前草案,這是一個模擬複雜應用程序環境中活動的在線事務處理基準。
輕型 SQL Server VM 配置了三個虛擬磁盤:100GB 卷用於引導,350GB 卷用於數據庫和日誌文件,150GB 卷用於我們在每次運行後恢復的數據庫備份。 從系統資源的角度來看,我們為每個虛擬機配置了 16 個 vCPU、32GB DRAM 並利用了 LSI Logic SAS SCSI 控制器。 此測試使用在 Windows Server 2014 R2012 來賓虛擬機上運行的 SQL Server 2,並由戴爾的數據庫基準工廠進行壓力測試。
SQL Server 測試配置(每個虛擬機)
- 在Windows Server 2012 R2
- 存儲空間:分配 600GB,使用 500GB
- SQL Server 2014的
- 數據庫大小:1,500 規模
- 虛擬客戶端負載:15,000
- 內存緩衝區:24GB
- 測試時長:3 小時
- 2.5 小時預處理
- 30分鐘採樣期
對於我們的事務基準測試,英特爾 760p 能夠達到 3,135.9 TPS,在測試中排名倒數第二,但距離第一名僅 24TPS。
對於我們的 SQL 平均延遲,英特爾 760p 的延遲為 40 毫秒,雖然並不可怕,但比 4-8 毫秒的頂級性能要高得多。
VDBench 工作負載分析
StorageReview 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最終用戶 SSD 的更新測試,旨在更多地關注與延遲相關的 IOPS 或吞吐量。 這些基準已經在更大範圍內針對企業驅動器進行了磨練; 對於客戶端 SSD,我們將負載降低到更常見的工作負載大小。 測試在 VMware ESXi 6.5 中完成,測試佔用空間為 20GB,由兩個 10GB 的虛擬磁盤組成,這兩個虛擬磁盤放置在負載下 SSD 之外的數據存儲上。
雖然不能完美代表實際工作負載,但綜合測試確實有助於為具有可重複性因素的存儲設備建立基線,從而可以輕鬆地在競爭解決方案之間進行同類比較。 這些工作負載提供了一系列不同的常見傳輸大小的測試配置文件。 我們還包括了新的 VDI 工作負載配置文件。 通過安裝 VMware Fusion、Parallels 甚至 ESXi 等本地管理程序,許多最終用戶開始看到類似於多租戶環境的 I/O 工作流。 對於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序和瀏覽器選項卡的重度用戶來說尤其如此。
所有這些測試都利用通用的 VDBench 工作負載生成器,以及一個腳本引擎來自動化和捕獲大型計算測試集群的結果。 這使我們能夠在各種存儲設備上重複相同的工作負載。
簡介:
- 4K 隨機讀取:100% 讀取,128 個線程,0-120% 重複率
- 4K 隨機寫入:100% 寫入,64 線程,0-120% iorate
- 64K 順序讀取:100% 讀取,16 個線程,0-120% 迭代
- 64K 順序寫入:100% 寫入,8 個線程,0-120% 迭代
- VDI 痕跡
查看峰值隨機 4K 讀取性能,Intel 760p 能夠保持亞毫秒級延遲性能,直到大約 125K IOPS 並達到 126,863 IOPS 的峰值,延遲為 2.01 毫秒。 這把它放在包的底部。
對於峰值隨機 4K 寫入性能,英特爾驅動器在整個運行過程中的亞毫秒級延遲性能表現更好,峰值為 141,017 IOPS,延遲時間為 798μs,處於中間位置。
對於順序性能,我們查看了我們的 64K 基準測試。 對於讀取,英特爾 760p 能夠保持亞毫秒延遲,直到大約 10K IOPS 或 645MB/s,並達到 12,751 IOPS 或 792MB/s 的峰值,延遲為 2.51ms。 這使驅動器在我們的包中處於中低範圍。
對於順序 64K 寫入,英特爾的延遲小於 1 毫秒,直到大約 8K IOPS 或大約 500MB/s,峰值為 9,392 IOPS 或 587MB/s,延遲為 1.7ms。 再一次,它在包裝的下端結束或從底部倒數第三。
接下來,我們查看了對驅動器徵稅更多的 VDI 基準測試; 這些測試包括引導、初始登錄和星期一登錄。 對於啟動測試,英特爾 760p 能夠保持亞毫秒延遲,直到略低於 57K IOPS 並達到 65,083 IOPS 的峰值,延遲為 986μs。
對於 VDI 初始登錄,我們看到 Intel 的類似位置。 該驅動器在大約 25K IOPS 之前具有亞毫秒級延遲性能,峰值為 27,291 IOPS,延遲為 2.05 毫秒。
對於最終的 VDI 星期一登錄,英特爾的延遲性能達到亞毫秒級,直到大約 25K IOPS,峰值為 26,621 IOPS,延遲為 1.2 毫秒。 驅動器再次排在倒數第三。
結論
Intel SSD 760p 系列是針對 PC 和移動平台的 M.2、NVMe SSD。 該驅動器的容量高達 2TB,順序讀取性能超過 3GB/s,在特定條件下隨機讀取性能高達 340K IOPS。 新驅動器利用英特爾的浮柵 NAND 技術,幫助它在降低製造成本的同時達到更高的容量。 這反過來又使該公司能夠以低至 74 美元的價格為 128GB 型號提供該驅動器。
對於整體性能,與我們測試中的其他 NVMe M.760 驅動器相比,Intel 2p 處於平均水平。 在我們的測試/開發 SQL Server 基準測試中,英特爾驅動器以 3,135.9 毫秒的延遲達到 40 TPS,倒數第二。 在我們的大多數 VDBench 測試中,英特爾驅動器的排名都處於中低端。 對於隨機性能,英特爾的讀取得分最低,寫入倒數第三,峰值分別為 141K IOPS 和 12,751 IOPS,儘管該驅動器在整個 4K 寫入測試中保持亞毫秒級性能。 在我們的多線程 64K 順序性能中,英特爾保持了亞毫秒級性能,直到 645MB/s 讀取和 500MB/s 寫入。 在我們的 VDI 測試中,該驅動器在每個基準測試中均排名倒數第三,亞毫秒級性能分別在啟動、初始登錄和星期一登錄中達到 57K IOPS、25K IOPS 和 25K IOPS。
英特爾 760p NVMe SSD 的性能令人印象深刻,但當您認為它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入門價格時,它本身並不差。 該系列本身提供高達 2TB 的容量和非常低的初始價格。 需要最佳性能的用戶會在高端驅動器上花更多錢,但希望從 HDD 或較舊的 SATA SSD 獲得提升的用戶會發現 Intel 760p 很划算。
底線
Intel 760p 提供極具成本效益的 M.2 NVMe 驅動器,將滿足大多數主流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