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企業 英特爾 SSD DC S3700 系列企業級 SSD 評測

英特爾 SSD DC S3700 系列企業級 SSD 評測

by 凱文·奧布萊恩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使用 6Gb/s SATA 接口與 MLC NAND、內部控制器配對,並提供 2.5 英寸和 1.8 英寸外形規格。 S3700 專為主流和高性能企業細分市場而設計,並採用激進的定價方案(建議零售價比以前的型號低 40%),使該驅動器幾乎可以滿足任何服務器計算或閃存陣列的需求。 易於部署的消息,以及英特爾提供具有領先耐用性和性能的 SSD 的傳統,使 S3700 對廣泛的用例具有吸引力。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使用 6Gb/s SATA 接口與 MLC NAND、內部控制器配對,並提供 2.5 英寸和 1.8 英寸外形規格。 S3700 專為主流和高性能企業細分市場而設計,並採用激進的定價方案(建議零售價比以前的型號低 40%),使該驅動器幾乎可以滿足任何服務器計算或閃存陣列的需求。 易於部署的消息,以及英特爾提供具有領先耐用性和性能的 SSD 的傳統,使 S3700 對廣泛的用例具有吸引力。

不過,這次英特爾吹捧的不僅僅是性能/耐用性。 雖然該驅動器提供 4 的 75,000KB 隨機讀取 IOPS 和 36,000 IOPS 隨機寫入,但英特爾聲稱 10% 的 IOPS 分佈提供了一致性能的緊密窗口。 DC S3700 還驅動可預測的響應時間,在 500% 的時間內延遲 <99.9μs。

在耐久性方面,與其他使用 MLC NAND 的公司一樣,英特爾使用他們自己的專有方法從 NAND 中驅動更多的寫入周期。 當然,擁有自己的控制器、NAND 和軟件包會有所幫助。 英特爾將他們對 NAND 的深刻理解和 NAND 管理相結合,形成了他們所謂的高耐久技術 (HET)。 HET 讓 DC S3700 在典型的 10 年驅動器壽命期間每天處理 5 次驅動器寫入 (DWPD)。

DC S3700 有兩種外形尺寸,標準的 2.5 英寸有 100GB、200GB、400GB 和 800GB 容量,而 1.8 英寸的外形尺寸更適合嵌入式應用,有 200GB 和 400GB 容量點。 每個驅動器都支持完整的數據路徑保護、AES 256 位加密和通過電容器的斷電保護。 該驅動器還會在啟動時執行自檢以確保正常運行。

作為一點內務注意事項,值得注意的是 DC S3700 為英特爾開啟了一個新的命名約定,這可能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當前的驅動器系列(即 320、330、520、710、910)並沒有提供非常分清哪個是哪個。 消費類 SSD 與企業驅動器混在一起,SATA 和 PCIe 接口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令人困惑的三位數驅動器名稱列表。 英特爾正在轉向三層整合,這些組被指定為數據中心 (DC)、專業(客戶端)和消費者。

Intel SSD DC S3700 系列規格

  • 容量
    • 2.5“
      • 100GB
        • 順序讀取:高達 500 MB/s
        • 順序寫入:高達 200 MB/s
        • 隨機 4K 讀/寫:高達 75,000 IOPS / 19,000 IOPS
        • 隨機 8K 讀/寫:47,500 IOPS / 9,500 IOPS
      • 200GB
        • 順序讀取:高達 500 MB/s
        • 順序寫入:高達 365 MB/s
        • 隨機 4K 讀/寫:高達 75,000 IOPS / 32,000 IOPS
        • 隨機 8K 讀/寫:47,500 IOPS / 16,500 IOPS
      • 400GB
        • 順序讀取:高達 500 MB/s
        • 順序寫入:高達 460 MB/s
        • 隨機 4K 讀/寫:高達 75,000 IOPS / 36,000 IOPS
        • 隨機 8K 讀/寫:47,500 IOPS / 19,500 IOPS
      • 800GB
        • 順序讀取:高達 500 MB/s
        • 順序寫入:高達 46 MB/s
        • 隨機 4K 讀/寫:高達 75,000 IOPS / 36,000 IOPS
        • 隨機 8K 讀/寫:47,500 IOPS / 20,000 IOPS
    • 1.8“
      • 200GB
        • 順序讀取:高達 500 MB/s
        • 順序寫入:高達 365 MB/s
        • 隨機 4K 讀/寫:高達 75,000 IOPS / 32,000 IOPS
        • 隨機 8K 讀/寫:47,500 IOPS / 16,500 IOPS
      • 400GB
        • 順序讀取:高達 500 MB/s
        • 順序寫入:高達 460 MB/s
        • 隨機 4K 讀/寫:高達 75,000 IOPS / 36,000 IOPS
        • 隨機 8K 讀/寫:47,500 IOPS / 19,500 IOPS
    • 英特爾 25 納米 eMLC NAND
    • 讀/寫延遲:45 μs / 65 μs
    • 接口 SATA 6Gb/s,兼容SATA 3Gb/s和1.5Gb/s
    • 高度:2.5” 100GB、200GB、400GB 和 800GB 7.0 毫米厚; 1.8” 5 毫米厚
    • 重量:2.5” 200,400,800 國標:73.6 克±2 克; 2.5” 100GB:70克±2克; 1.8” 200、400GB:49 克 ± 2 克
    • 預期壽命:2 萬小時平均無故障時間 (MTBF)
    • 終身耐力:每天最多 10 次驅動器寫入
    • 電源消耗功率
      • 有源:典型值高達 6 W
      • 閒置:650 毫瓦(典型值)
    • 工作溫度:0°C 至 70°C

構建和設計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沿用了之前的路徑 固態硬盤 710 系列 具有 7 毫米的超薄 z 高度和 2.5 英寸的外形尺寸。 這種更纖薄的設計使其能夠安裝在更多地方,例如密集的閃存陣列、刀片服務器或空間非常寶貴的嵌入式應用程序。 如今,大多數 9.5 毫米或更大的 SSD 內部都有很多可用空間,並且只能堅持使用較大的 z 高度才能插入為傳統 15 毫米企業硬盤驅動器設計的位置。

SSD DC S3700的機身為金屬合金材質,由於採用了未加工的金屬材質,呈現出磨砂質感。 英特爾一直採用非常簡約的存儲產品設計方法,新的 S3700 也不例外。 取下頂蓋,露出裡面的單塊電路板。 英特爾仍然在外殼內保留了一些塑料墊片,以增加螺絲孔周圍的剛度,但除此之外,這是一個簡潔的設置。

Intel SSD DC S3700 的核心是新的 PC29AS21CA0 SATA 6.0Gb/s 控制器,目前該驅動器是獨一無二的。 除了基於 SAS 的 Intel/Hitachi 控制器之外 日立SSD400M SSD400S.B (以及 PCIe 英特爾固態硬盤 910) 這是英特爾的第一個 SATA 6.0Gb/s 控制器,緊隨 SSD 3.0 中較舊的 SATA 29Gb/s PC21AS0BA710 的腳步,並且 SSD 320.

英特爾在 SSD DC S3700 中使用他們自己的 NAND,在 200GB 容量的情況下,它包括 264GB NAND,分為 400 個不同容量的 NAND 塊。 這不是第一款具有奇數 NAND 數量的 SSD,因為 Hitachi SSD400M 和 SSDXNUMXS.B 也使用不同的 NAND 大小來填充所有控制器的通道。

電路板底部的視圖顯示了剩餘的八塊 NAND,以及焊接到 PCB 切口中的電容器。 這些用於在斷電時將飛行中的數據刷新到 NAND。

測試背景和比較

Intel SSD DC S3700 使用 Intel PC29AS21CA0 控制器和帶有 SATA 6.0Gb/s 接口的 Intel HET MLC NAND。

本次審查的可比性:

  • 英特爾SSD 710 (200GB,英特爾 PC29AS21BA0 控制器,英特爾 25 納米 eMLC NAND,3.0Gb/s SATA)
  • 三星SM825 (200GB,三星 S3C29MAX01-Y330 控制器,三星 30nm eMLC NAND,3.0Gb/s SATA)
  • 日立SSD400M (400GB,英特爾 EW29AA31AA1 控制器,英特爾 25 納米 eMLC NAND,6.0Gb/s SAS)
  • PureSi影S1 (200GB,SandForce SF-2500 控制器,東芝 24nm eMLC NAND,6.0Gb/s SATA)
  • 金士頓 SSDNow E100 (200GB,SandForce SF-2500 控制器,東芝 24nm eMLC NAND,6.0Gb/s SATA)

所有企業 SSD 都在我們的企業測試平台上進行基準測試 聯想ThinkServer RD240. ThinkServer RD240 配置有:

  • 2 個英特爾至強 X5650(2.66GHz,12MB 緩存)
  • Windows Server 2008 Standard Edition R2 SP1 64 位和 CentOS 6.2 64 位
  • 英特爾 5500+ ICH10R 芯片組
  • 內存 – 8GB (2 x 4GB) 1333Mhz DDR3 Registered RDIMM
  • LSI 9211 SAS/SATA 6.0Gb/秒 HBA

企業綜合工作負載分析

閃存性能在每個存儲設備的整個預處理階段各不相同。 我們的企業存儲基準流程首先分析驅動器在徹底預處理階段的運行方式。 每個可比較的驅動器都使用供應商的工具進行安全擦除,在 16 個線程的重負載下使用相同的工作負載預處理到穩定狀態,每個線程有 16 個未完成隊列,然後按設定的時間間隔進行測試在多個線程/隊列深度配置文件中顯示輕度和重度使用情況下的性能。

預處理和初級穩態測試:

  • 吞吐量(讀+寫 IOPS 聚合)
  • 平均延遲(讀+寫延遲一起平均)
  • 最大延遲(峰值讀取或寫入延遲)
  • 延遲標準偏差(讀+寫標準偏差一起平均)

我們的企業綜合工作負載分析包括四個基於實際任務的配置文件。 開發這些配置文件是為了更容易與我們過去的基準測試以及廣泛發布的值(例如最大 4K 讀寫速度和 8K 70/30,通常用於企業驅動器)進行比較。 我們還包括兩個傳統的混合工作負載,傳統的文件服務器和網絡服務器,每個都提供廣泛的傳輸大小組合。

  • 4K
    • 100% 讀取或 100% 寫入
    • 100% 4K
  • 8K 70/30
    • 70% 讀取,30% 寫入
    • 100% 8K
  • 文件服務器
    • 80% 讀取,20% 寫入
    • 10% 512b、5% 1k、5% 2k、60% 4k、2% 8k、4% 16k、4% 32k、10% 64k
  • 網絡服務器
    • 100% 閱讀
    • 22% 512b、15% 1k、8% 2k、23% 4k、15% 8k、2% 16k、6% 32k、7% 64k、1% 128k、1% 512k

在我們的第一個由 100% 4K 隨機寫入活動組成的完全飽和的工作負載中,我們測量到英特爾固態盤 DC S50,000 的 IOPS 略高於 3700,然後達到約 34,000 IOPS。 這一性能遠遠超過該類別中的任何其他 SSD,包括配備 SAS 的 Hitachi SSD400M。

當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在 16T/16Q 負載下接近穩定狀態時,它的平均響應時間約為 8 毫秒,遠低於固態盤 710 能夠達到的 90 毫秒以上。

任何企業級 SSD 最重要的屬性之一是它在持續的企業工作負載期間在最大延遲方面的表現。 雖然英特爾聲稱 0.05T/1Q 1K 隨機讀取或寫入負載的峰值響應時間低於 4 毫秒,但這並不完全代表現實世界的企業狀況。 在 16T/16Q 的較重負載下,遠遠超過完全飽和點,我們在整個預處理過程中測得的峰值響應時間為 400-500 毫秒。 在同樣的工作負載中,基於 SATA 的三星 SM825 和基於 SAS 的日立 SSD400M 都能夠提供更短的最大響應時間。

深入研究延遲標準偏差,顯示每個 SSD 測量的響應時間的一致性,我們發現英特爾 SSD DC S3700 是最一致的 MLC SATA SSD,但基於 eMLC SAS 的 Hitachi SSD400M 確實提供了優勢。

完成預處理過程後,我們直接進入 100% 寫入和 100% 讀取 4K 隨機工作負載,以便在每個驅動器達到穩態後對其進行良好測量。 對於 16T/16Q 工作負載,我們測得英特爾固態盤 DC S33,830 的讀取 IOPS 為 33,016 IOPS,寫入 IOPS 為 3700。 它提供了最高的 4K 寫入性能,儘管 SSD400M 在這些條件下提供了更高的 4K 隨機讀取性能。

在我們的主要 7.57K 隨機傳輸測試中測得平均延遲為 7.75 毫秒讀取和 4 毫秒寫入,英特爾在寫入平均響應時間方面領先。

在我們測量主要 4K 結果的較長採樣期間,我們測得峰值讀取響應時間為 370.9 毫秒,峰值寫入響應時間為 513.7 毫秒。 這使 DC S3700 在讀取和寫入峰值延遲方面大致處於中間位置。

雖然峰值延遲顯示為一次性最大值,但標準偏差顯示了驅動器在我們整個測試過程中的表現。 在最一致的輸出方面,英特爾 SSD DC S3700 在我們組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日立 SSD400M。

在我們使用 8K 配置文件 70/30% 讀/寫擴展和恆定 16T/16Q 負載的第一個混合工作負載中,我們測得英特爾固態盤 DC S44,000 的峰值速率約為 3700 IOPS,然後逐漸下降至約 16,000 IOPS。 相比之下,上一代英特爾固態盤 3,000 的穩態速度僅為 710 IOPS。

在我們的 8K 70/30 預處理曲線中測量平均延遲時,我們記錄了 DC S16 接近穩定狀態時的速度約為 3700 毫秒,而 SSD 70 為 80-710 毫秒。

當需要保持較低的峰值響應時間時,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在我們的 8K 70/30 預處理工作負載中處於中間位置,時間在 300-500 毫秒之間變化。 雖然這比測得高達 710 毫秒的 SSD 2,000 有了巨大改進,但日立 SSD400M 在測試期間將其峰值保持在 100 毫秒以下。

比較我們 8K 70/30 預處理曲線中的延遲標準偏差,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在當前企業級 SATA 固態盤中墊底,但仍遠高於它所取代的固態盤 710。 迄今為止,此工作負載的領導者是 Hitachi SSD400M,其次是三星 SM825,後者在此工作負載中表現更佳。

與我們在 16% 16K 寫入測試中執行的固定 100 線程、4 隊列最大工作負載相比,我們的混合工作負載配置文件可在各種線程/隊列組合中擴展性能。 在這些測試中,我們將工作負載強度從 2 個線程和 2 個隊列擴展到 16 個線程和 16 個隊列。 在擴展的 8K 70/30 測試中,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與我們的其他同類產品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其峰值速率遠高於同類產品。 在 QD32 上的更高工作負載下,接口成為瓶頸,基於 SAS 的 Hitachi SSD400M 能夠提供更一致的性能,儘管性能較低,最高線程和隊列數。

比較我們可變負載 8K 70/30 測試中的平均延遲,您可以快速了解新的 DC S3700 與 SSD 710 相比有多大改進。雖然大多數產品都比上一代型號有線性改進,但 S3700 提供了巨大的改進性能呈指數級躍升,或許顯示了原始 SATA 3.0Gb/s 控制器的時代。

從最大響應時間來看,即使 QD 級別低於 32,基於 SAS 的 Hitachi SSD400M 仍然優於基於 SATA 的新型 Intel DC S3700。 不過,與其他企業級 SATA 固態硬盤相比,英特爾固態硬盤 DC S3700 確實名列前茅。

比較延遲標準偏差,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能夠比其他 SATA 同類產品更好地處理 QD32 上的負載,儘管它仍然無法與 SSD400M 競爭,SSDXNUMXM 在此工作負載中提供更嚴格的延遲分組。

下一個工作負載是我們的文件服務器配置文件,它涵蓋從 512b 到 512K 的各種傳輸大小。 在 16T/16Q 飽和負載下,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以低於 20,000 IOPS 的突發速度開始,並以大約 11,000 IOPS 的穩態速度逐漸下降。 它提供比該組中其他 SATA 驅動器更高的速度,並且緊隨基於 SAS 的 Hitachi SSD400M。

切換到平均延遲視圖,我們可以看到 S3700 相對於之前的 SSD 710 帶來的顯著改進。有效隊列深度為 256 的平均延遲以前在 80-90 毫秒之間測量,而現在它穩定在 25 毫秒以下。

比較每個 SATA 和 SAS 企業級驅動器的峰值響應時間,我們發現英特爾 SSD DC S3700 的最大延遲與基於 eMLC 的 SandForce SATA SSD 的測量範圍相同,均在 300 毫秒範圍內。 之前的 SS 710 測得高達 2,000 毫秒,而三星 SM825 和日立 SSD400M 在我們的測試過程中分別達到了 200 毫秒和 100 毫秒。

將我們的觀點切換到延遲標準偏差以衡量每個驅動器保持其響應時間的一致性,我們發現 S3700 的輸出與競爭的 SandForce 驅動的企業模型非常相似,後者在這個特定的方面比三星 SM825 稍微更一致工作量。 日立 SSD400M 領先群雄,但在較高飽和工作負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在每個驅動器完成預調節階段後,我們投入了不同的工作負載,我們將線程和隊列數量從 2T/2Q 擴展到 16T/16Q。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在 I/O 性能方面遙遙領先,速度是 SandForce 固態盤的兩倍。

平均延遲在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上測得非常好,對於高達 10T/16Q 的大多數負載,響應時間保持在 8 毫秒以下。

切換到最大延遲視圖,Intel SSD DC S3700 與其他基於 eMLC SATA 的 SSD 繪製一致,儘管基於 SAS 的 Hitachi SSD400M 將其峰值響應時間保持在 100 毫秒以下,用於大部分縮放線程/隊列級別。 隨著線程和隊列數量的增加,S3700 和其他 SATA 企業級 SSD 開始達到 300 毫秒的峰值。

比較文件服務器工作負載中的延遲標準偏差,我們可以看到延遲一致性的顯著差異,因為 SATA 驅動器超過了 32 的有效隊列深度。雖然 S3700 提供了優於其他基於 SATA 的企業驅動器的優勢,但它不能在隊列深度超過 400 時接近基於 SAS 的 SSD32M。

我們最終的預處理工作負載採用傳統的 100% 讀取活動 Web 服務器測試,並將其轉換為 100% 寫入以預處理每個 SSD。 這是我們最激進的工作負載,儘管它並不真正符合 100% 寫入的任何現實條件。 在本節中,英特爾固態盤 DC3700 的測量值遠高於同類產品。

在這種有效隊列深度為 256 的艱鉅預處理負載中,S40 的平均延遲約為 3700 毫秒,而之前的 SSD 300 型號的平均延遲為 350-710 毫秒。

雖然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在預處理階段在之前的工作負載中失去了與基於 SAS 的 SSD400M 相比的優勢,但它在我們的 Web 服務器測試中表現平平,在接近穩定狀態時測得略低於 250 毫秒。 與上一代英特爾企業級 SSD 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改進,後者介於 1,000-2,750 毫秒之間。

雖然日立 SSD400M 和英特爾 SSD DC S3700 的峰值響應時間大致相同,但切換到標準偏差時,基於 SAS 的 SSD400M 比 S3700 更具優勢。 儘管如此,S3700 仍然提供了 SATA 企業級 SSD 組中最好的性能,並且比 SSD 710 有了巨大的改進。

在每個 SSD 完成 Web 服務器測試中的預處理階段後,我們將工作負載翻轉回 100% 讀取。 在只讀條件下,英特爾 DC S3700 在較低的有效隊列深度下提供最高的 I/O 性能,但在高於 QD400 的水平上低於 SSD64M。

在我們的 Web 服務器工作負載中,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能夠在隊列深度低於 5 時提供低於 128 毫秒的平均延遲,並且與基於 eMLC SAS 的日立 SSD400m 並駕齊驅。

當我們查看 Web 服務器配置文件中的最大讀取延遲時,我們發現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在 SATA 固態盤組中提供了一些最低的峰值響應時間,儘管它在隊列深度級別低於 200 時仍然超過 32 毫秒。這與基於 SAS 的 Hitachi SSD400m 在高達 QD25 的測試期間提供低於 128 毫秒的時間。

深入研究我們的 Web 服務器工作負載中的延遲標準偏差,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將其延遲保持在 32 的有效隊列深度,但隨後在高於該水平時急劇上升。

英特爾 DC S3700 與 SAS 競爭

我們通常會在評論中比較相似的產品,因為在正面競爭的細分市場中比較產品是有指導意義的。 界線有時是模糊的,就像在這種情況下一樣。 英特爾證明 S3700 是入門級、主流和高性能企業計算(包括 HPC 用例)的理想驅動器。 這個說法是大膽的,主要是因為決定使用 SATA 接口,這在企業中有幾個限制。 SATA 接口在隊列深度 32 處達到頂峰(SAS 在大多數情況下可擴展到 256),這意味著當請求超過該水平時,我們在所有工作負載中看到的平均和峰值延遲峰值。

SAS 的另一個巨大優勢是能夠為高可用性場景提供雙端口模式,其中有兩個控制器同時與同一驅動器連接。 萬一掉線,與 SSD 的連接不會丟失,就像在沒有額外硬件的情況下使用標準 SATA 接口一樣。 一些 SAS 驅動器還提供寬端口配置,用於增加單鏈路連接之上的總帶寬。 雖然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與其他 SATA 競爭對手相比速度非常快,但當您引入最新的基於 MLC 和 SLC 的 SAS 固態盤時,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它可以更好地應對增加的線程和隊列級別。

在每個 SSD 達到穩態後,我們選擇了基準測試的主要後預處理部分。 出於本節的目的,我們將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添加到最新 SAS 高性能固態盤的吞吐量圖表中。 在較高的隊列深度上也存在顯著的延遲差異,這是一個重要因素,但為了便於比較,我們堅持跨不同線程和隊列計數的原始 I/O 速度。

在 100% 4K 隨機寫入或隨機讀取場景中,英特爾固態盤 DC 3700 與高端 SAS 競爭產品相比表現相當出色,其 4K 穩態速度位居第二。 當您將注意力轉移到重 16T/16Q 負載下的讀取吞吐量時,它僅提供此類 SSD 性能的 1/2 到 1/3。

在我們的 8K 70/30 測試中,負載從 2T/2Q 擴展到 16T/16Q,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在 QD32 及以下表現出出色的性能,儘管在 QD64 及以上級別,DC S3700 與SAS 競賽。

在我們的文件服務器工作負載中,SSD DC S3700 的優勢在有效隊列深度低於 16 時保持競爭力,但在更高級別的高性能 SAS SSD 迅速超越它。

轉向我們的 Web 服務器工作負載,在這部分測試中 100% 讀取,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在 2T/2Q 負載下具有最高性能,但很快達到約 22,500 IOPS,然後在更高的 QD 級別下降至 16,500 IOPS。

結論

英特爾固態硬盤 DC S3700 系列代表了英特爾多年前憑藉其 X25 系列固態硬盤引領市場時所做的一切。 他們當時以專有組件和技術佔據主導地位,這些組件和技術在一段時間內無法被其他公司所取代。 S3700 就是這樣讓時鐘倒轉的; 它只是性能和耐用性方面的主導產品……至少在 SATA 領域是這樣。 自從英特爾最初推出他們的第一款企業級 SSD 以來,企業級存儲空間發生了很大變化。 許多參與者以極具競爭力的性能產品進入市場,隨著製造商開發 IP 以提供類似 MLC NAND SLC 的性能和耐用性,價格持續下降。 面對這樣的競爭,英特爾以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消費者喜歡的新 DC S3700 起始價格及其在 SATA 領域的快速性能吸引了很多關注。

在比較原始吞吐量時,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在企業 SATA 領域毫無疑問地勝出。 它的新控制器和 NAND 配置使其能夠比任何類似的企業級 SSD 提供更高的速度,而且價格遠低於競爭對手。 在企業市場中,這不僅僅是關於吞吐量,最大延遲和延遲標準偏差在 SSD 與圍繞它設計的應用程序和平台的交互效果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與大量 SAS 產品相比,峰值響應時間和延遲一致性是英特爾落後的一個領域。

所討論的市場是要求低延遲和高數據可用性的性能企業空間。 英特爾希望硬盤能在這裡展開戰鬥,但這不太可能,因為接口只是限制了硬盤的效用,而 SAS 硬盤憑藉其雙端口操作模式和處理更密集工作負載的能力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 這是 SATA 難以涉足的領域,因為它的性能有一個硬性限制,遠低於 SAS 的最高水平,而且 SATA 缺少 SAS 提供的雙端口連接和端到端數據保護。 這些是高端企業環境需要的功能; 即使入門價格低也不會動搖他們的青睞。

最終,由於性能和成本,英特爾肯定會在某些情況下取代高速 HDD 介質,特別是對於啟動和其他入門級企業工作負載。 但是,對於性能工作負載,DC S3700 根本無法與 SAS SSD 進行可預測的競爭,SAS SSD 可以在密集、始終活躍的環境中處理更多工作。 S3700 還將在閃存陣列市場獲得業務,其中大多數使用 Intel 的都是 SSD 320。由於 S3700 的激進定價和大幅改進的性能,看到陣列廠商遷移到 SSD 3700 也就不足為奇了SXNUMX在明年。

優點

  • 最快的基於 SATA 的企業級 SSD
  • 極具競爭力的價格
  • 提供密度最大化的 2.5″ 7mm 和 1.8″ 5mm 外形規格

缺點

  • SATA 接口極大地限制了高負載企業條件下的延遲
  • 最大延遲聲稱在企業工作負載中不切實際 (1T/1Q 4K)

底線

英特爾 SSD DC S3700 為使用 SATA 接口的入門級和主流企業級 SSD 空間樹立了新的高水位。 英特爾通過自己的控制器、NAND 和高耐久性技術回歸創新,在一個充滿模仿者的市場中受到歡迎。 雖然 S3700 提高了所有基於 SATA 的企業級 SSD 的標準,但與高性能 SAS SSD 相比,S3700 無法憑藉其極低的最大延遲和繁重工作負載下的高 IO 吞吐量競爭。

討論這篇評論